- 熱門文章
- 隨機文章
如何理解 周將處于材與不材之間
“周將處于材與不材之間”是來自莊子的“山木”。
解釋:
處于有用無用之間,是在兩者之間擺動,隨機應變,因而不同于儒家的中庸之道。因為中庸即執(zhí)兩用中,在兩個極端之間走平衡、均勢、和調的中間路線,中庸之道只有一條。材不材之間雖然還沒有超越有用和無用的對待,沒有達到大道之境,但已是最好的處世方法了。因為大道之境只是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最崇高完美的理想狀態(tài),是永遠達不到的。在材不材之間做出判斷抉擇仍然是勞神費心的,故未免乎累。
當有用受害時就無用以保身,當無用受害時就有用以保身,“與時俱化,而無肯專為,一上一下,以和為量?!笔亲顖A滑明智的處世方法,也就是“有道則見,無道則隱?!闭嬲芴幱诓牟徊闹g,就是既不在有用一邊,也不在無用一邊,既在有用一邊,也在無用一邊。關鍵是順時而動,以免于有用之害,也免于無用之害,從而能全身保生,這比僅僅是無用保身更高明了。
因為很多情況是因無用而喪生,單純無用是難以保身的。因順自然,隨機應變,在材不材之間做出恰當的判斷、選擇,這已經是最接近于自然大道了。
莊子的山木由各自獨立的九則寓言故事組成,每則寓言故事的主旨不盡相同,但大體上反映了社會生活中的種種體驗和感悟,不乏深邃的人生哲理和對社會問題的深刻認識。
莊子(前369-前286),華夏族,姓莊名周,字子休,享年84歲。道家學說的主要創(chuàng)始人之一。中國著名哲學家、思想家、文學家,辯論家。祖上系出楚國公族,后因吳起變法楚國發(fā)生內亂,先人避夷宗之罪遷至宋國蒙地。莊子生平只做過地方漆園吏,因崇尚自由而不應同宗楚威王之聘。莊子與道家始祖老子并稱"老莊",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,被思想學術界尊為"老莊哲學",代表作品為《莊子》,名篇有《逍遙游》、《齊物論》等,莊子主張"天人合一"和"清靜無為"。代表作《莊子》并被尊崇者演繹出多種樣版,名篇有《逍遙游》、《齊物論》等。
其他文章
- 張國榮感情語錄
- 烏當中學怎么樣
- 黃家駒的AMANI是什么意思
- yu是聲母韻母還是整體認讀
- 什么是農業(yè)示范園
- 嘉睿的意思 佳睿的意思 晟睿的意思
- 雄姿英發(fā)是什么意思
- 怎么仿寫詩歌
- 短時評怎么寫
- 廁所里的搞笑詩
- 陌上初熏 是什么意思
- 什么叫戲歌
- 成語成語什么化雨
- 青島大學膠州校區(qū)介紹
- or的中文是什么意思
- 關于童年的詩
- Hanson或Hansen做英文名怎樣
- 引吭高歌讀音
- 餃子的來歷和由來
- 相的組詞有哪些詞語
- 烏衣巷的解釋
- 用 勤 組成的詞語有哪些
- 阜陽市城郊中學怎么樣
- 去海邊穿什么鞋兒童
- 十九繁體
- 硫酸霧化學式
- 你們知道味字可以組什么詞嗎
- 美人魚怎么畫
- 艾子教孫 文言文翻譯
- 黑龍江財經大學怎么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