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林斯柱式(科林斯柱式)
時間:2024-04-15 14:31:52
瀏覽量:
1,科林斯式柱頭
acanthus 爵床科老鼠簕屬的植物,原生在地中海地區(qū)。茛苕(gen shao)是譯音查網(wǎng)絡(luò)字典往往解釋是爵床屬,但那是錯誤的,不要輕信。植物名叫:莨苕 科林斯柱頭上的花飾葉子就是莨苕葉 莨苕代表生命,蓮花代表太陽,這個是從埃及文化下來的。2,科斯林柱什么樣
多立克柱式、愛奧尼克柱式、科林斯柱式是典型的希臘時期古典柱式: 多立克式柱身比例粗壯,由下而上逐漸縮小,柱子高度為底徑的4-6倍。柱知刻有凹圓槽,槽背成棱角,柱頭比較簡單,無花紋,沒有柱礎(chǔ)而直接立在臺基上檐部高度的比例為1:4,柱間距約為柱么匠1.2至1.5倍。 愛奧尼克式的柱身比例修長,上下比例變化不顯著,柱子高度為底徑的9至10倍,柱身刻有凹圓槽,槽背呈帶狀,有多層的柱礎(chǔ),檐部高度與柱高的比例為1:5,柱間距為柱徑的2倍。 科林斯工除了柱頭如盛滿卷草花籃的紋飾外,其它各部分與愛奧尼克式相同。3,科林斯式支柱
科林斯的柱身與愛奧尼克相似,而柱頭則更為華麗,形如倒鐘,四周飾以鋸齒狀葉片,宛如滿盛卷草的花籃科斯林柱式:希臘科斯林柱式(Corinthian Order)的比列比愛奧尼柱更為纖細,柱頭是用毛莨葉(Acanthus)作裝飾,形似盛滿花草的花籃。相對于愛奧尼柱式,科林斯柱式的裝飾性更強,但是在古希臘的應(yīng)用并不廣泛,雅典的宙斯神廟(Temple of Zeus)采用的是克林斯柱式。。從比例與規(guī)范來看,陶立克一般是柱高為底徑的4--6倍,檐部高度約為整個柱子的1/4,而柱子之間的距離,一般為柱子直徑的1.2--1.5倍,十分協(xié) 調(diào)、規(guī)整而完美。愛奧尼克,柱高一般為的1/5,柱子之間的距離約為柱子直徑的兩倍,十分有序而和美。在比例、規(guī)范上與愛奧尼克相似。這些比例與規(guī)范,與這些柱式的外在形體的風(fēng)格完全一致,都以人為尺度,以人體美為其風(fēng)格的根本依據(jù),它們的造型可以說是人的風(fēng)度、形態(tài)、容顏、舉止美的藝術(shù)顯現(xiàn),而它們的比例與規(guī)范,則可以說是人體比例、結(jié)構(gòu)規(guī)律的形象體現(xiàn)。所以,這些柱式都具有一種生氣盎然的崇高美,因為,它們表現(xiàn)了人作為萬物之靈的自豪與高貴。而以這三種柱式為構(gòu)圖原則的單體神廟建筑或其它建筑,往往就成為了古希臘藝術(shù)乃至人類建筑藝術(shù)的典范,如以陶立克柱式為構(gòu)圖原則的帕提農(nóng)神廟、阿菲亞神廟;以愛奧尼克柱式為構(gòu)圖原則的伊端克先神廟和帕加蒙的宙斯神壇;以科林斯柱式為構(gòu)圖原則的典型作品列雪格拉德紀念亭等4,請問什么叫多立克柱式愛奧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有什么區(qū)別啊
多立克柱式、愛奧尼柱式、科林斯柱式,是希臘古典建筑的三種柱式。主要區(qū)別:一、歷史不同1、多立克柱式多立克柱式(Doric Order)是古典建筑的三種柱式中出現(xiàn)最早的一種(公元前7世紀)。2、愛奧尼柱式愛奧尼柱式起源于前6世紀中葉的愛奧尼亞,小亞細亞西南海岸和島嶼,上面住著操愛奧尼亞方言的愛奧尼亞人。愛奧尼柱式在前5世紀傳入希臘大陸。第一個愛奧尼風(fēng)格的大神廟,是在被地震摧毀前僅僅存在10年,于前570年至前560年間建于薩摩斯島的赫拉神廟,建筑師為羅伊科斯。3、科林斯柱式公元前五世紀由建筑師卡利漫裘斯(Callimachus)發(fā)明于科林斯。二、建筑特點不同1、多立克柱式特點是粗大雄壯,柱頭是個倒圓錐臺,沒有柱基。2、愛奧尼柱式柱身和建筑的柱列腳座或平臺分開,有復(fù)雜的、看上去富有彈性的的柱礎(chǔ)。3、科林斯柱式形態(tài)更為纖細,柱頭以毛茛葉紋裝飾??屏炙怪教厥獾牡胤讲⒎窃谟跇?gòu)造上之方便性,而是在于其裝飾性的效果。三、應(yīng)用不同1、多立克柱式應(yīng)用于帕特農(nóng)神廟、波塞頓神廟。2、愛奧尼柱式愛奧尼柱由于其優(yōu)雅高貴的氣質(zhì),廣泛出現(xiàn)在古希臘的大量建筑中,如雅典衛(wèi)城的勝利女神神廟和俄瑞克忒翁神廟。3、科林斯柱式它實際上是愛奧尼克柱式的一個變體,兩者各個部位都很相似,其風(fēng)格也由愛奧尼亞式的秀美轉(zhuǎn)為豪華富麗,裝飾性很強,但是在古希臘的應(yīng)用并不廣泛,雅典的宙斯神廟 (Temple of Zeus)采用的就是科林斯柱式。參考資料來源:百度百科-多立克柱式參考資料來源:百度百科-愛奧尼柱式參考資料來源:百度百科-科林斯柱式視頻將分為八個大類以全新3D效果動畫為大家展示科普知識歡迎喜歡訂閱收藏多立克柱式(Doric Order)是古典建筑的三種柱式中出現(xiàn)最早的一種(公元前7世紀)。(另外2種柱式是愛奧尼亞柱式和科林斯柱式),它們都源于古希臘。在希臘,多利克柱式一般都建在階座之上,特點是柱頭是個倒圓錐臺,沒有柱礎(chǔ).柱身有20條凹槽,柱頭沒有裝飾。建造比例通常是:柱下徑與柱高的比例是1:5.5;柱高與柱直徑的比例是4或6:1。多立克柱又被稱為男性柱。著名的雅典衛(wèi)城(Athen Acropolis)的帕提農(nóng)神廟(Parthenon)即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。愛奧尼柱式(Ionic Order)起源于前6世紀中葉的愛奧尼亞,小亞細亞西南海岸和島嶼,上面住著操愛奧尼亞方言的希臘人。愛奧尼柱式在前5世紀傳入希臘大陸。第一個愛奧尼風(fēng)格的大神廟,是在被地震摧毀前僅僅存在10年,于前570年至前560年間建于薩摩斯島的赫拉神廟,建筑師為羅伊科斯(Rhoikos)。在這里,愛奧尼柱被用來裝點最偉大的女神:沒有別的更顯赫的地方能夠讓它在這么短暫的時間內(nèi)展示自己了。以弗所的阿耳忒彌斯神廟是存在長達6個世紀的愛奧尼神廟,也是世界七大奇跡之一?!蹔W尼柱總是比多利克柱要纖細:愛奧尼柱為8或9個直徑高,在美國的改良格式中甚至更高。它們通??逃邪疾??! 蹔W尼柱式的主要特征是它的柱頭,它也是許多理論和實踐論述的主題,全賴維特魯威(Vitruvius)的一段簡短和晦澀的描述*。僅有的工具是一把直尺、直角器、線索(以量度半長)以及一個圓規(guī)。 科林斯柱式﹝Corinthian Order﹞它實際上是受奧尼亞柱式的一個變體,兩者各個部位都很相似,只是柱頭以毛茛葉紋裝飾,而不用愛奧尼亞式的渦卷紋。毛茛葉層疊交錯環(huán)繞,并以卷須花蕾夾雜其間,看起來像是一個花枝招展的筐籃被置于圓柱頂端,其風(fēng)格也由愛奧尼亞式的秀美轉(zhuǎn)為豪華富麗。其優(yōu)點是,在華麗美觀之余還可置于建筑物的任何部位,柱頭圖案呈環(huán)繞狀,因而適應(yīng)各種觀賞角度,從而在日后的希臘化時期和羅馬時期倍受歡迎,成為三大柱式之一。愛奧尼亞式柱頭原先只為正面設(shè)計,并沒有考慮要從任何方向來觀看;然而科林斯柱式卻以圍繞芼茛葉﹝acanthus﹞的方式來表現(xiàn)柱頭,使它能夠從各個方向被欣賞。因此,科林斯柱式特殊的地方并非在于構(gòu)造上之方便性,而是在于其裝飾性的效果?!∨c多利克柱式的質(zhì)樸壯實和愛奧尼亞柱式的挺拔秀雅相比,科林斯柱式更富有裝飾性。不過它并不是一個獨自發(fā)展出來的系統(tǒng)?;蛟S是因為科林斯柱式太過于虛飾,或許是因為希臘人太過于保守,以致于科林斯柱式在希臘并沒有多大的影響力,反而到了羅馬時期,被羅馬人加以大大的利用。羅馬人將希臘多利克柱式改良,去掉凹槽,加上柱基,成為托斯坎那柱式,同時又采取愛奧尼亞柱式的渦卷與科林斯柱式的芼茛葉,結(jié)合而成為復(fù)合式柱式。